「農曆春節攻勢」之父,國民革命軍第8路軍教東軍區第13團團長聶鳳智。(聶鳳智紀念館)
提到「農曆春節攻勢」,熟悉軍事史的人首先想到的是北越正規軍與南越民族解放陣線於1968年1月發起的「農曆春節攻勢」(Tet Offensive)。但是卻很少有人知道,北越利用農曆春節發動大規模戰略攻勢的構想,卻完全是學習自老祖宗中國人民解放軍。
不論是對中國人還是越南人而言,農曆春節象徵的都是闔家團圓的吉祥日。凡是重視傳統文化的東方民族,都不會選擇在這一天大開殺戒。然而,中國人民解放軍與越南人民軍都是以國際主義爲信仰的革命部隊,理所當然不像國軍與南越軍那般受到傳統文化的束縛。只要對戰局發展有利,共產主義國家的軍隊不惜突破任何規章與道德上的限制。
根據大陸史料記載,歷史上第一次的「春節攻勢」發生於1945年2月11日。發起者爲中共8路軍膠東軍區第15旅第13團團長聶鳳智,他攻擊的目標既非日軍也非正規的國軍,而是活躍于山東省萊陽縣,由暫編第12師師長趙保原指揮的國民黨游擊隊。此刻對日抗戰尚未結束,國共兩軍也還未正式開打,聶鳳智爲什麼要對同屬抗日陣營的趙保原部隊進攻呢?
所謂的敵後戰場,到了抗戰末期已經成爲國共內戰的預備戰場,與抗日已經沒有多大的關係,圖爲破壞碉堡的共軍游擊隊。(網路照片)
敵後戰場的真相
原來自從太平洋戰爭爆發以來,無論是重慶的蔣中正還是延安的毛澤東都已經判斷日本戰敗投降只是時間上的問題。蔣中正雖然派出中央軍嫡系部隊配合盟軍反攻滇緬戰場,但是他內心所最在乎的卻是與中國共產黨在淪陷區的爭奪。誰的部隊能夠最早又最有效率的接收淪陷區,誰就最有資格代表中華民國成爲這場反侵略戰爭的真正勝利者。
由於國軍主力部隊集中在緬北、滇西與兩湖戰場上與日軍進行正面對抗,整個華北游擊區都已經是中共8路軍的天下。尤其是山東省,僅剩下零星幾支仍效忠國民政府的武裝力量。爲了避免遭受兩面夾擊,許多山東的國民黨遊擊武裝不是同時接受重慶與南京汪精衛政權賦予番號,就是直接與日軍聯手進攻8路軍的根據地。
出於戰後接收的需要,蔣中正對這些遊擊武裝聯合日軍的行爲採取默許的態度。在日軍、華北治安軍與國民黨游擊隊三方聯合推行「治安強化運動」的情況下,共軍在山東的壯大得到了一定的控制。8路軍僅能夠在鄉村地帶活動,無法威脅日軍控制下的縣城與鐵路線。重慶與南京的國民黨武裝,也可以在這種恐怖平衡下維持生存。
可是到了1945年,整個戰場的戰略態勢出現巨大轉變。考量到美軍可能在沿海地區登陸,日軍開始主動將主力部隊從山東內陸的中小型城鎮撤出,往濟南或者青島等大型城市集中。中小型城鎮的防衛,都落入了武器與訓練遠比日軍落後,且戰鬥意志不堅定的治安軍或者國民黨游擊隊手中。原本被壓縮在內陸鄉村地區的共軍,也獲得了擴張的大好機會。
由此可見,太平洋戰爭開戰後的所謂「敵後戰場」,與其稱其是抗日戰爭的延伸,倒還不如講是國共內戰的序幕。考量到中華民國政府可能在美國支持與扶持下成爲戰後亞洲的主導力量,日軍顯然不樂見國民政府順利恢復戰前的政治與社會秩序。因此華北日軍自然沒有理由增援那些被其拋棄的附庸軍隊,畢竟中共的壯大將導致中國的內亂與分裂,反而也是日本人所希望看到的。
暫編第12師徽章。(網路照片)
暫編第12師
然而這些山東的日軍附庸部隊,或者國民黨的游擊隊也並非每一支都是省油的燈。駐防與萊陽,由趙保原將軍指揮的暫編12師就是一支實力堅強的隊伍。同時兼任南京汪精衛政權剿共第7路軍司令的趙保原,原本是滿洲國軍第3旅騎兵第6團的團長。1938年,滿洲國軍騎兵第6旅隨日軍進攻山東,與國共遊擊隊爆發激烈衝突。
出於同爲炎黃子孫骨肉同胞的民族意識,趙保原在1938年11月陣前起義接受山東省第8專區專員兼保安司令厲文禮改編。由於他手下帶出來的都是接受過關東軍札實訓練的滿洲國軍職業軍人,實力非其他游擊隊可以相提並論,於是趙保原一度被任命爲「魯東抗日聯軍總指揮」,領導國民黨與共產黨的部隊抗擊日軍。
可沒想到的是,他發現8路軍不僅迴避與日軍戰鬥,而且在「七分發展,兩分應付,一分抗日」的政策指導下,還經常偷襲國民黨的游擊隊以擴張勢力。此一局面,迫使趙保原不得不回頭率領其他國民黨游擊隊攻打8路軍。因此原本被任命爲「魯東抗日聯軍總指揮」的趙保原,又搖身一變成爲了「魯東抗日聯八總指揮」。
1943年,蔣中正派遣中央軍重返山東的計劃在日軍與8路軍的兩面夾擊下失敗。失去重慶有力支持的趙保原,也只好回頭去與自己昔日的老長官,也就是日軍共同壓制已經成爲山東治安頭號威脅的8路軍。此外趙保原還在共同的反共信仰驅使之下,接受了汪精衛政權賦予的剿共第7路軍司令番號,同時爲重慶與南京的國民政府效力。
只是在進入1945年以後,日軍改變了在山東淪陷區實施行之有年的反共政策,開始對8路軍的壯大采取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態度,令趙保原部隊陷入了巨大的危機。伴隨着日軍撤離萊陽,暫編第12師陷入了孤立無援的狀態。不過趙保原畢竟是一個擁有豐富戰鬥經驗的軍人,且他的手下又全副日軍裝備,絕非8路軍可以輕易擊敗的對象。
向趙保原部隊發起「春節攻勢」的共軍。(網路照片)
聶鳳智的春節攻勢
除了武器裝備精良,官兵訓練有素外,趙保原還有對抗「人民戰爭」的豐富經驗。8路軍膠東軍區司令員許世友根據偵察員的回報,瞭解暫編12師光是在萊陽陣地外圍就有碉堡77座。另外內線還有壕溝、鹿砦、鐵絲網、圍牆等多層防線,絕非共軍可以輕易突破。更重要的是,趙保原以最殘酷嚴厲的對付自己轄區內任何敢與中共合作的村民。
居住在花蓮,曾經在趙保原手下萊陽保安隊服務的王從志老先生回憶,暫編12師以活埋、挖心與凌遲等手段折磨抓來的匪諜,槍斃與吊死基本上已經非常客氣的刑罰了。王從志表示,8路軍不僅搞清算鬥爭濫殺無辜,而且還試圖推翻維繫地方安定長達上百年的社會制度,甚至藐視倫理道德,因此願意支持共產黨的老百姓本來就不多。
毛澤東曾經講過,游擊隊與老百姓之間是「如魚得水」的關係,因爲游擊隊是魚,老百姓是水。可是在趙保原的鐵腕統治,而且民衆又普遍不支持共產黨的情況下,8路軍沒有辦法打游擊戰,只能夠靠強攻。不過許世友也知道自己手下以民兵爲主的士兵沒有辦法與趙保原硬碰硬對抗。唯一有辦法應付趙保原的,是不按常理出牌,有「智多星」外號的聶鳳智。
聶鳳智有一個習慣,就是專門趁敵軍休息不打仗的時候發動奇襲。他知道趙保原雖然是個殺人不眨眼的軍閥,但卻是一個熱愛傳統文化的標準中國人。恰巧2月11日又是除夕夜,趙保原肯定是要與自己的手下一起狂歡慶祝佳節,既不會殺人,也不會打仗。顯然,這是聶鳳智驅逐暫編第12師,進而奪取萊陽的唯一機會。
當天晚上,趙保原正一邊喝着酒,一邊與官兵們看着舞臺戲,突然槍聲大響。等到他反應過來時,才知道8路軍已經與駐防於據點外圍碉堡裡的哨兵交起火來了。因爲被趙保原的哨兵提前發現,聶鳳智不得不命令他手下的13團提早兩個小時發動攻勢。暫編第12師的官兵們滿心歡喜的迎接新年,根本就毫無戰鬥意志,等於被殺個措手不及。
此刻趙保原唯一的選擇,是請求青島的日軍派兵增援暫編12師。然而昔日的「反共盟友」,卻展現出一臉「事不關己」的態度,拒絕出兵幫助趙保原。擅於打仗,但卻不懂觀察時事的趙保原沒有發現,此刻日軍完全是抱着幸災樂禍的心態看待中共在膠東半島的壯大,他們又怎麼可能犧牲自己人的生命去協助國民黨穩定局面。
最後,在與8路軍打了整整八天的戰鬥後,暫編第12師的防線全盤崩潰。趙保原率領着殘兵敗將突出聶鳳智設下的包圍圈,前往青島去投靠了日軍。萊陽就此落入了8路軍的手中,聶鳳智成功利用了趙保原對傳統文化的重視,移除掉了這個共產黨在山東發展勢力的強敵。逃到青島後,發現自己中計的趙保原不得不抱怨:「沒想到8路這麼缺德,大年30搞決戰。」
消滅趙保原,奪下萊陽後意氣風發的聶鳳智。(聶鳳智紀念館)
農曆春節攻勢之父
然而身爲一位共產主義戰士,聶鳳智對自己的行爲完全沒有任何心理與道德上的障礙。因爲過了一年以後,他又再度利用發起了一次農曆春節攻勢。這一次聶鳳智打的對象,是參加過鬆山戰役,擊敗過日軍拉孟守備隊的國軍王牌精銳部隊,由李彌將軍指揮的陸軍第8軍。李彌將軍於1946年初接獲軍事委員會的命令,從青島出發打通膠濟鐵路。
面對這樣一支身經百戰,而且又全副美式裝備的中央軍嫡系部隊,此刻已經升爲山東軍區第5師師長的聶鳳智同樣選擇在除夕夜出手。在得知第8軍將士於塔耳堡一帶整編休息慶祝過年的消息後,他命令手下第15團團長官俊亭向國軍發起進攻。官俊亭只能命令8路軍丟掉剛下鍋的餃子,急行軍開往塔耳堡發動奇襲。
這一次,8路軍又再度奇襲成功,擊退了李彌的攻勢。爲了獎勵15團共軍官兵在戰場上的表現,聶鳳智下令給他們補了餃子。這兩次成功襲擊並且擊敗國軍的經典案例,也慢慢的爲解放軍學習成功並且採用了起來。等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正在與法國人交戰的越南獨立同盟領導人胡志明訪問大陸,並且從毛澤東手中學了過去,成爲1968年「農曆春節攻勢」的藍圖。
此種利用敵軍休息,慶祝年節之機發起攻擊,並且贏得戰爭勝利的做法看在重視傳統文化的中國人與越南人眼中,是不可原諒的卑劣小人行徑。可是中共與越共卻也理直氣壯,表示如果不採用這種手段擊敗與日本人合作的趙保原,或者是接受美國援助的國府與南越軍隊,實現社會主義革命與國家統一的話,中國人與越南人將世代遭受「帝國主義」侵略,無法平安慶祝未來的農曆春節。
無論是在中國推行「農曆春節攻勢」的聶鳳智,還是在越南推行「農曆春節攻勢」的黃文太,都在與國府還有南越軍隊交戰的過程中屠殺了大量平民百姓。當時高舉馬克思列寧主義旗幟的他們,又多在乎中國與越南小孩可以歡度佳節也確實是頗令人質疑。只希望這些過往的悲劇,不要再上演於任何慶祝農曆春覺得亞洲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