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法新社貝魯特10月13日報道,黎巴嫩真主黨13日稱,它將“隨時準備”在時機成熟時加入哈馬斯對以色列的戰爭。
報道稱,真主黨二號人物納伊姆·卡西姆是在哈馬斯和以色列展開第7天的激烈交火之際作出上述表態的。此前數百名哈馬斯武裝人員曾在7日從加沙越境進入以色列發動突襲,造成1300多人死亡。
以色列採取了報復行動,對加沙地帶的哈馬斯目標展開猛烈空襲和炮擊,造成至少1537人死亡。
10月13日,在黎巴嫩貝魯特,真主黨二號人物納伊姆·卡西姆在支持加沙巴勒斯坦人的集會上發表講話 (路透社)
南兴股份(002757.SZ):在中端和中高端产品上,公司的产品性能和质量已经接近进口产品
據報道,卡西姆在貝魯特南郊一場支持巴勒斯坦的集會上說:“我們真主黨正在爲這場對抗提供助力,並將(繼續)按照我們的願景和計劃提供助力。”
他說:“我們作好了充分準備,當……時機到了的時候,我們將採取行動。”
国金证券给予顺络电子买入评级,消费电子持续拉货,盈利能力环比改善显著
報道稱,這名官員駁斥了要求真主黨置身於這場戰爭之外的呼聲。他的表態適逢伊朗外交部長對貝魯特進行訪問之際。
報道還稱,以色列最近幾天與真主黨以及黎巴嫩境內的巴勒斯坦派別進行了交火,不過這些針鋒相對的攻擊仍然是有限度的。
延伸閱讀:
以色列和黎巴嫩在邊界劇烈交火 以軍阿帕奇飛越上空
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爆發的新一輪大規模衝突仍在持續。截至目前,衝突已造成雙方超過3100人死亡。北京時間13日早些時候,以軍要求加沙城居民向南撤離。《今日以色列》報道稱以色列國防軍將在未來幾天在加沙城採取重要行動。另據路透社報道,以軍在加沙地帶附近集結了坦克,準備展開地面進攻。
13日晚,巴勒斯坦總統阿巴斯在約旦首都安曼會見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時表示,他完全拒絕以方讓巴勒斯坦民衆向加沙地帶南部撤離的要求,稱這對巴勒斯坦人民來說無異於一場“浩劫”。半島電視臺10月13日報道,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政治和國際關係局負責人巴森·納伊姆(Basem Naim)稱,加沙地帶的巴勒斯坦人不會離開自己的家園。
另據日本共同社10月13日報道,日本內閣官房長官鬆野博一當天在新聞發佈會上稱,日本政府將派包機前往以色列撤僑,撤離對象爲滯留在以色列境內的日本人。
10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同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在舉行中歐高級別戰略對話後共同會見記者。王毅表示:中方將派特使前往中東。在巴勒斯坦問題上,中方站在和平一邊、站在人類良知一邊。
黎巴嫩和以色列臨時邊界發生交火
央視新聞最新消息,當地時間10月13日,黎巴嫩國家通訊社報道稱,黎巴嫩抵抗力量和以軍在黎南部與以色列相鄰的達希拉鎮和阿爾瑪·沙卜鎮之間地帶發生劇烈交火。以軍對該地區進行轟炸,阿帕奇武裝直升機多次飛越該地區上空。
截至目前,交火仍在繼續。
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報道稱,黎巴嫩和以色列臨時邊界緊張局勢加劇 資料圖片 環球網
每季利息近万亿!一场可怕的财政危机即将到来,美国或将断臂自救
以方表示將向加沙發動前所未有攻擊
以軍空投傳單:“立即南逃!”
截至目前,本輪巴以衝突還看不到降級的跡象,反而存在進一步升級的可能。
總檯記者在現場連線
總檯記者 趙兵:根據以色列國防部的聲明,在昨天夜間,以軍對加沙地帶750個軍事目標發動了襲擊,包括哈馬斯組織地下隧道、軍事哨所、指揮人員的住所、武器倉庫等等。以軍同巴勒斯坦武裝人員在加沙邊界圍欄附近也發生多次交火。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警告稱,接下來以色列將以前所未見的力量發動攻擊,徹底消滅哈馬斯組織。以軍目前正在向加沙邊界地區不斷運輸作戰人員、軍事物資和裝備。以軍發言人對媒體表示,以軍正在對地面軍事行動做準備。
另據環球網援引法新社報道,以色列軍方週五(13日)在加沙地帶空投“傳單”,警告居民立即逃往南部。
以色列軍方週五(13日)在加沙地帶空投“傳單”,警告居民立即逃往南部 圖源:外媒
法新社稱,從無人機掉落的傳單上寫道。“立即撤離你的家園,前往加沙地帶南部。”報道稱,傳單上印着的一張地圖顯示,箭頭穿過加沙地帶中部線指向南部。
聯合國發言人13日表示,以色列國防軍當日凌晨通知聯合國,加沙地帶北部的所有巴勒斯坦人應在24小時內轉移到加沙南部。聯合國強烈呼籲撤銷此類命令,避免災難性局面的出現。聯合國發言人稱,大約有110萬巴勒斯坦人居住在加沙地帶北部地區。
據此前報道,以色列已對加沙地帶實行全面封鎖,包括斷供水、電和煤氣,關閉各通行口岸,並轟炸通往埃及的拉法口岸,導致其基礎設施無法正常工作。
據@CGTN記者團,加沙地帶汗尤尼斯市的居民只能前往他們唯一能獲取水源的地方——當地的希法醫院獲得飲用水和食物。當地居民表示,“沒人知道三天後會怎麼樣,水罐車已經快沒有汽油了,醫院的備用水也不多了,情況只會越來越糟。”一名前去取水的兒童現場呼救:我們快堅持不下去了!
沙地帶汗尤尼斯市的居民發聲
埃及總統:加沙居民須“留在自己的土地上”
埃及總統塞西12日表示,加沙地帶的居民須“留在自己的土地上”,並呼籲向巴勒斯坦民衆提供人道主義援助。
塞西在12日的一場演講上表示,加沙居民必須“留在自己的土地上”。埃及將加強與各方接觸,展開斡旋。塞西還呼籲向巴勒斯坦提供人道主義援助。
埃及和加沙地帶間的拉法口岸處於開放狀態
埃及外交部12日發表聲明說,埃及和加沙地帶之間的拉法口岸仍處於開放狀態,自巴以局勢升級以來從未關閉過;但口岸巴勒斯坦一側的基礎設施因以色列的多次轟炸被毀,無法正常工作。此前,曾有埃及媒體報道,由於以色列對拉法口岸附近的轟炸導致巴勒斯坦人受傷並引發火災,埃及10日開始無限期關閉了拉法口岸。
近日,多批向加沙地帶提供的援助物資抵達埃及,但由於拉法口岸加沙方向此前多次被以色列空襲,目前還沒有救災物資運抵加沙地帶的消息。
多批向加沙地帶提供的援助物資抵達埃及
不用跑山上! 1400株「繡球花秘境」期間限定盛開 新北「草花植生公園」一串紅同場爭艷
日本宣佈撤僑 普京:一旦條件具備,準備隨時撤僑
據環球網援引日本共同社10月13日報道,日本內閣官房長鬆野博一稱,日本將在14日將派出第一架撤僑包機,從以色列中部城市特拉維夫飛往阿聯酋迪拜。
對於計劃隨包機離境的人數,鬆野博一未作正面回答,只是表示“當地局勢非常不穩定,再次呼籲有意離境者儘快離開”。
另據《產經新聞》消息,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表示,爲確保撤僑行動安全,日本自衛隊將派遣C-2運輸機前往吉布提,在當地的自衛隊基地待命。
另綜合塔斯社、《消息報》等多家俄媒報道,俄羅斯總統普京13日在吉爾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凱克出席獨聯體國家元首理事會會議並召開記者會。談及巴以新一輪衝突,普京在記者會上稱,一旦條件具備,俄羅斯準備隨時從以色列撤離俄公民。
俄新社13日稱,這是普京在比什凱克召開記者會的畫面
俄新社報道說,普京還呼籲想要離開以色列的俄羅斯公民向俄使館求助。
《国际产业》福斯上调长期获利目标 2030年电动车销售占半数
據俄新社13日早些時候報道,俄羅斯駐以色列大使館告訴該媒體,使館建議在以色列的俄羅斯公民離開以色列。報道補充說,俄駐以色列大使館還稱,根據以色列方面提供的信息,在巴以新一輪衝突中死亡的俄羅斯公民的數量還在增加。“截至莫斯科時間10月13日14時(北京時間13日19時),以方提供的名單中,已有12名俄羅斯公民失蹤。”俄使館稱。
王毅談巴以局勢:中方將派特使前往中東
2023年10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同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在舉行中歐高級別戰略對話後共同會見記者。
據@CGTN記者團,王毅談巴以局勢:中方將派特使前往中東。
針對記者問及當前巴以局勢,王毅表示,當前巴勒斯坦形勢危急。此輪衝突已導致大量平民傷亡,人道形勢急劇惡化。中方譴責一切傷害平民的行爲,反對任何違反國際法的作法。
王毅會見記者時談巴以衝突
王毅強調,針對當前嚴峻形勢,中方認爲當務之急:
《周处除三害》遭影射故事雷同 导演亲上火线:我抄袭13年前自己
第一是儘快停火止戰,阻止戰火無限擴大,避免局勢進一步惡化;
第二是遵守國際人道法,全力保障平民安全,儘快開闢人道救援通道,防止發生嚴重人道主義災難;
第三是有關各國都應保持冷靜剋制,秉持客觀公正,推動衝突降級,避免對地區和國際安全造成更大沖擊。
第四,聯合國應爲解決巴勒斯坦問題發揮應有作用,安理會應爲此承擔重要責任,儘快形成國際共識,拿出實際舉措。
王毅表示,中方正在同有關各方開展溝通。我們將積極參與聯合國安理會的緊急磋商,支持古特雷斯秘書長關於保護平民的緊急呼籲。我們還將通過聯合國渠道向加沙地帶以及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提供緊急人道援助。
王毅指出,巴勒斯坦問題始終是中東問題的核心,是當今世界不斷被撕開的傷口。這一問題的根源在於巴勒斯坦獨立建國的夙願遲遲未能實現,在於巴勒斯坦人民遭受的歷史不公一直未能得到糾正。以色列有建國的權利,巴勒斯坦同樣有建國的權利。以色列人已得到生存保障,巴勒斯坦人的生存誰來關心?猶太民族已不在世界上顛沛流離,巴勒斯坦民族何時才能重返家園?這個世界存在各種不公,而對巴勒斯坦的不公已經延宕了大半個世紀,承接了幾代人的痛苦,不能再繼續下去了!解決問題的方案就是“兩國方案”,就是建立獨立的巴勒斯坦國,這樣才能實現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和平共存,實現阿拉伯和猶太兩大民族的和諧相處。“兩國方案”完全落地,中東地區才能迎來真正的和平,以色列也才能獲得持久的安全。推進“兩國方案”的正確路徑是儘快恢復和談,各類促和機制都要發揮積極作用。中國政府中東問題特使將於近期訪問地區有關國家,爲推動停火止暴、局勢降溫作出積極努力。同時,中國也呼籲在聯合國主導下,儘快召開更加權威、更有影響、更大範圍的國際和會,凝聚國際促和共識,推動巴勒斯坦問題早日得到全面、公正、持久解決。
王毅強調,在巴勒斯坦問題上,中方將繼續站在和平一邊,站在公道一邊,站在國際法一邊,站在大多數國家的共同願望一邊,站在人類良知一邊。